大宜味村的鄉村魅力

Shimakutuba(琉球語)

在日常生活中世代傳承的「故鄉語言」

琉球語是指琉球諸島上多種在地語言的總稱,自古以來透過日常互動代代相傳,不僅是一種溝通方式,更承載著對故鄉的情感與精神。
它在人與自然環境、祖先以及傳統之間扮演著重要的連結角色。
這些語言深深植根於當地文化之中,至今仍與歷史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

多樣性的語言

竹富島村落景色

琉球語是琉球群島中各地區獨特語言的總稱,涵蓋沖繩本島、宮古群島、八重山群島,以及鹿兒島縣的奄美群島等地。各島的語言長期以來各自演變發展,因此彼此之間往往難以互通。

沖繩縣的島嶼分布於南北約400公里、東西約1,000公里的廣大海域之中,這樣的地理環境是促使各地語言發展出獨特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琉球語是當地傳統文化的根基,反映了琉球群島各地的獨特風貌。對於居住在這些島嶼的人們而言,語言承載著與自然緊密聯繫的傳統習俗與生活方式,並深植於人際關係之中。

Shimakutuba(琉球語)的精神層面

在緣側悠閒交談的時光

Shimakutuba(琉球語)與琉球人民的核心價值觀和哲學緊密相連,特別體現了珍視自然與社區之間羈絆的思維方式。

這些價值觀也體現在沖繩廣為人知的詞彙中,例如:

Ichariba-chode:相識即是兄弟姊妹,意指即便是初次見面的人,也能以真心建立深厚的羈絆,充分展現沖繩人重視社區情誼的精神。
Yuimaru:互助合作的精神,體現了沖繩人彼此扶持、在困難時互相幫助的核心價值觀。
Chimugukuru:發自內心的關懷與溫柔,代表著沖繩世代相傳的重要價值——真摯地為他人著想,並以溫暖之心待人。

關懷他人的精神,是沖繩人民世代相傳的重要核心價值之一。

與沖繩古典音樂的關聯

傳統音樂舞蹈劇 組舞

「俳句」和「短歌」是日本代表性的古典詩歌,而沖繩則有類似的詩歌傳統,稱為「琉歌」。琉歌由30個音節組成,以抒情的方式表達對大自然之美、愛情思念等主題。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琉歌詩人之一是Onna Nabee,她的作品被刻在恩納村著名景點「萬座毛」入口處的石碑上。

琉歌的詩句也被編入沖繩的古典音樂和民謠中,內容多圍繞愛情、家庭、祈願祝福等主題,並深受人們喜愛。在沖繩的慶典與宴會中,這些歌曲仍然佔據重要地位,成為當地生活文化的一部分。

Shimakutuba(琉球語)的歷史

在渡名喜島的輕鬆談天時光

回顧沖繩的歷史,有些事件使這些重要且獨特的語言面臨危機。在琉球時代,琉球諸島的語言與文化曾經繁榮發展。然而,琉球王國被併入日本之後,隨著標準日語的普及,琉球語的使用逐漸減少。當時,日本政府推行的語言政策規定學校及公共場合必須使用標準日語,限制了琉球語的使用。例如,學校曾實施「方言札(俗稱狗牌)」制度,學生若使用當地方言,便需佩戴標示語言違規的木牌。此做法的目的在於汙名化並壓制在地語言的使用。這與其他社會因素交織,使人們愈發不願在公開場合使用琉球語,導致其逐漸衰退,甚至在日常生活中近乎消失。

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將琉球語列為瀕危語言之一,象徵著其面臨嚴重的存亡關頭。然而人們仍在努力保存這門語言,透過傳統祭典和文化活動讓琉球語延續至今。此外,各種語言復興與保護措施也正在積極推動,以確保琉球語作為沖繩文化身份基石的角色得以延續,讓這份珍貴的文化資產世代相傳,傳承給未來的子孫。

本文章撰寫過程中,承蒙西岡 敏教授協力。
西岡 敏教授,沖繩國際大學綜合文化學部日本文化學科教授,琉球語學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