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重山Minsa絣織

沖繩傳統藝術

探索數百年的傳統藝術與文化

作為琉球王國時期的沖繩,曾透過與中國、日本及亞洲其他國家的貿易而蓬勃發展。透過這些交流,多元文化影響與在地傳統融合,孕育出獨特的藝術文化。這些傳統藝術形式展現了數百年來的創意結晶,讓訪客得以親身感受沖繩豐富的文化遺產。

Yachimun (陶器)

沖繩傳統陶器Yachimun

沖繩的傳統陶器——Yachimun,融合了來自中國、日本本土與韓國的技藝與影響。雖然Yachimun曾在沖繩各地廣泛製作,但在1682年,陶窯被遷至那霸的壺屋地區,由此誕生——壺屋燒,成為沖繩最具代表性的陶藝風格之一。

壺屋燒兼具實用性與美感,採用當地黏土製成,大致可分為兩類:荒燒上燒荒燒器皿質樸無釉,常見於清酒瓶或水壺等用途;上燒則施以鮮豔釉色,從日常餐具到藝術品皆有涉獵。

雖然壺屋至今仍是陶藝重鎮,陶器的傳統已逐漸擴展至其他地區。1972年,被譽為人間國寶的陶藝家金城次郎在讀谷村開設陶藝工作室。因當地有著極其豐富且高品質的陶土資源,使得許多工匠紛紛跟進,從而創立讀谷陶器之里。

琉球玻璃

傳統工藝 琉球玻璃

琉球玻璃是沖繩的傳統工藝,以繽紛的色彩與獨特的質感聞名,包括吹製玻璃與其他手工製作的作品,設計風格中展現了手作的溫度與魅力。

沖繩的玻璃製作始於明治時期(1868-1912),但現今所見的琉球玻璃風格則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逐步確立的。戰後物資匱乏,工匠們從美軍基地回收廢棄玻璃瓶,熔化再利用,尤其是彩色玻璃瓶的運用,造就了如今琉球玻璃所特有的繽紛質感。

如今,琉球玻璃被廣泛視為沖繩文化的象徵,從日常器皿到藝術作品,深受人們喜愛。

染織織品

傳統的沖繩染織品

沖繩擁有16項被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其中有13項屬於織物類,使沖繩成為日本織物文化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

在琉球王國時期,透過與中國及其他東亞國家的貿易,引進了新的技術與材料,這些技術與材料與當地的自然環境以及各地的歷史與文化背景融合後,孕育出沖繩種類繁多、風格各異的染織品。

在離島地區,於琉球王國時期曾生產高品質的布料,作為進貢王府之用的貢布,也用於饋贈及貿易。此外,王府也會下發名為「御繪圖」的設計圖樣,標示顏色與圖案,以此指導工匠製作,工匠們依據這些指引磨練技藝。這樣的制度大大促進了沖繩多樣染織文化的發展。

三線

沖繩樂器三線

三線是一種三弦樂器,外型類似斑鳩琴,琴身覆有蛇皮。據說三線的前身——三弦,於14世紀末自中國傳入琉球王國。到了17世紀,三線正式被宮廷採用為御用樂器,並由王府培養專業的工匠進行製作,從而發展出沖繩獨特的樂器風格。

三線主要以黑檀木、紫檀木等硬木製成,琴身則覆以經過特殊處理的蛇皮,造就了其獨特的音色。三線在沖繩傳統藝能中佔有重要地位,如組舞(沖繩傳統音樂劇)、琉球歌劇及民謠演出等。此外,三線也被融合進流行音樂與現代曲風之中,以其簡單而溫潤的音色,持續吸引著各年齡層的聽眾

過去,擁有一把蛇皮三線被視為財富的象徵。即使在現代,三線仍被視為珍貴的藝術與工藝品,常被細心保存於裝飾華麗的盒中,或作為擺飾展示於家中,倍受珍惜。

琉球漆器

傳統工藝 琉球漆器

琉球漆器是一項起源於琉球王國時代的獨特工藝,技術源自中國。沖繩擁有非常適合漆器製作的自然條件——當地的硬木不易變形或龜裂,為漆器提供了穩固可靠的基底,而強烈的陽光則能凸顯漆面鮮明濃郁的色彩。除了實用性之外,琉球漆器還以其獨特的裝飾風格著稱,常見浮雕或刻花等圖案。

琉球王國時期的王府非常重視漆器這項貴重的工藝,並設立了專門機構進行管理。漆器不僅用於對外交涉,作為貢品贈予他國,也在宮廷儀式、祭典以及接待貴賓時扮演重要角色,據說曾被用來盛裝皇家料理。此外,漆器還是宗教儀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被廣泛用於神聖的祭祀活動中。

即使在1879年琉球王國被廢除後,漆器的技藝仍由私人工坊傳承下來,使這項傳統工藝得以延續至今。如今,琉球漆器被廣泛應用於紀念品、日常用品、高級沖繩餐廳的器皿,甚至是沖繩家庭中祖先祭祀的用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