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沖繩之美「織品魅力」
沖繩傳統紡織品中所蘊含的獨特世界觀是如何產生的?
柳宗悅是沖繩民間藝術的研究者,對於沖繩傳統文化有著深厚的見解,他說:「無論在日本何處,很少有地區能比得上沖繩紡織品的獨特和多樣性。水果不僅可作為織線用於纖物,更可作為染料。」芭蕉布即是一種源自於沖繩的美麗紡織品。

這塊飄揚在風中,彷彿融入大海背景的紅色織物是人間國寶玉那霸有公的繼承者——玉那霸有勝先生的作品。此和服作品名為《玫瑰藤紋》,採用傳統染色技術「紅型」,並於西武傳統工藝展上展出。
世界上最美麗的紡織品的故事
喜如嘉芭蕉布

喜如嘉芭蕉布的絲線,左起:芭蕉纖維柔和天然的顏色、以福木染成的黃色、以石斑木染成的褐色。
芭蕉葉隨風搖曳,有著紅瓦屋頂的木造民宅......這樣傳統的琉球風景,在沖繩本島北部大宜味村的喜如家聚落隨處可見,這裡也是芭蕉布的生產地。
芭蕉布從製作絲線到織布有20多個步驟,首先必須種植芭蕉以取得製作絲線的原材料——芭蕉纖維。芭蕉布是日本唯一仍然以手工製作的紡織品,從種植芭蕉到染色,所有步驟都不使用化學添加物。

絲線是由纖維捻成,只有專業的職人才能將纖維捻成粗細均等的絲線。
平良美惠子女士說,「芭蕉布輕盈涼爽的觸感,就像穿上了一帖良藥,可以放心穿著。」來自喜如嘉的平良敏子女士是戰後日本芭蕉布復興的關鍵,戰爭時,她以志願隊的身分前往倉敷,參觀了大原紡織廠。她在這裡結識了熱衷於民俗藝術活動的外村吉之介,並學習紡織技術。這段經歷讓她懷抱著保護並促進沖繩紡織業的發展的願望回到了沖繩。

由芭蕉布製成帶有花卉圖案的腰帶,經典花紋以簡約的設計帶來了現代感。
不幸的是,為了取得芭蕉布的主要材料-芭蕉纖維所種植的芭蕉田,因為會招來蚊子而遭到砍伐。在艱困的環境中,喜如嘉的女性們仍持續生產芭蕉纖維,掌握製做芭蕉布必需的技術,以及復興芭蕉布的藝術。1974年,「喜如嘉的芭蕉布保存會」被認定為國家指定重要無形文化財,平良敏子女士也被認定為人間國寶。透過使用植物染料及參考琉球王國時代的設計和染色方法,也為芭蕉布開創了新的可能性。

頂級絲線,美麗的天然光澤。
「種植芭蕉是最辛苦,同時也最重要的工作。」平良敏子的長子之妻,同時也是敏子繼承者的平良美惠子如是說。

在良好管理下的750坪(略少於2500平方公尺)芭蕉園,需要約3年才能長成可用的芭蕉纖維。
芭蕉每年須修剪葉子3或4次,以幫助軟化纖維,並修剪枝幹,以確保其以相同的厚度生長。使用芭蕉布所織成的一件和服約需要200株芭蕉的纖維。在佔地2500坪(超過8000平方公尺)的芭蕉園中,除草和修剪葉子與枝幹等管理作業對於生產品質良好的絲線不可或缺,芭蕉成熟後整個秋季與冬季都會進行採收。據說從主幹側面切口長出的新芽十分珍貴,芭蕉纖維需要2至3年才能收成。

在秋季與冬季所採收的成熟芭蕉,將會先剝去外皮,然後紮成一綑,並用木炭煮熟,如此可以去除雜質並變成細纖維,然後透過手捻或刮削等步驟將其製成絲線,用天然植物進行染色後,即可編織成芭蕉布。由於芭蕉從中間生長,中間的纖維製成的絲線較為柔軟纖細,因此製成的絲線由外至內也可分為四種:用於裝飾品、腰帶、和服和染色用。

在平良敏子女士戰後持續不斷的努力下,芭蕉布的藝術得以完整地保存至今。雖然超過90歲的女士們已不再使用織布機,但她們仍然指導著在芭蕉布會館工作的女性們以及準備絲線。正如平良女士所希望的,芭蕉布的技術將傳承給下一代,並持續編織著美麗的故事。
芭蕉布會館

芭蕉布會館是為了技術傳承所建,但遊客也可參觀製作過程及購買小型作品。
住址: 沖繩縣國頭郡大宜味村喜如嘉454
電話:0980-44-3033
https://kijokabashofuen.wixsite.com/mysite (謹提供英文)

INTOJAPAN是什麼?
INTOJAPAN是由小學館「Waraku Magazine」編輯部所創辦的網路雜誌。此刊物提供了日本文化的資訊,藉此傳達真正的日本魅力。
取材/撰文:新居典子
編輯: 高木史郎、木村優、小竹智子、久保志帆子
最後更新:2021/12/20